很多硬投放的品牌傳播,不能起到滲透式效果,這點我在于東阿阿膠的品牌經理的交流中得到了驗證。東阿阿膠去年一年的軟投放超過1個億。但帶動的股票和市場卻是以倍數的形式上升。
海爾的軟投放品牌傳播那是行業內很少有同行能匹敵的,從大眾電影到行業話題,從網站到紙媒。據海爾的朋友講,他們用在與意見領袖的合作的交流上的文字,每周超過30萬字。當然這個是在局外看不到的,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個好品牌的口碑。
現代市場的競爭到底是拼什么?資金,渠道、模式還是什么?其實你把所有這幾年成功和不成功的案子拿過來分析,你會發現,無論什么樣的模式或者渠道,拼到底其實拼的是品牌,但大家都在談品牌,但許多人不一定能一針見血的看清品牌的實質,品牌就是讓很多人知道。
廣泛知道的牌子大多數也不一定得到擁躉,原因是同類信息太多,競爭太多。這種傳播就會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,就像人到了自由市場買衣服,多數品牌會被忽略。而能夠被消費者付錢的,也就是那些消費者認可的牌子。
這個時候,競爭的要素是什么,商業領袖們的理解是:“口碑”??诒褪菨B透進土壤里的水。也是滲透到消費者心里的水。
當然,誰的品牌是誰的事情,也不能拘泥什么樣的打法,我想表達的是,怎么做都行,但如能讓市場或者消費者主動的接受品牌的信息就好了。這樣的結果,我想多數人是能明白的。
不過我還是想提醒一下,做品牌傳播的朋友,品牌傳播千萬不能只看表面,要看清品牌背后所需要做的扎實工作和能看透背后的背景。有些的傳播只是出于某種特殊的需要有選擇性的進行的信息披露,你只看表面,那就是一個坑。許多時候,咱們你意識到的東西,事實未必是那么回事,這很考驗一個品牌投入者的眼力。如果局外人看不清,那還可以理解,如果一個從事企業或品牌運作的人看不清,那就很不妙了。
所以,這時候要深入考量傳播的方式方法,那種不深入的試探性或者硬砸式的傳播,對于資金充沛的企業可以試驗。對于另外一些拮據的品牌,可能就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,我最后的總結是,因為我們想做深入土壤的水,所以我們下的功夫需要更大,只做一層覆蓋在土壤表面的冰,那是另一種選擇,對多數決策者來講,這也是最省力,也不需要過多的擔策劃風險的傳播,當然,這也不能體會品牌傳播中另一種心跳的感覺了。